觀塘工廈劏房逼遷 約20戶將失家園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10/23 14:58

最後更新: 2016/10/23 18:49

分享:

分享:

特首梁振英今年年初在施政報告宣布嚴打工廈劏房,觀塘一棟工廈的天台戶租客,今年8月收到業主向法庭申請收回天台,約20戶基層租戶向區域法院上訴,法官要求雙方商議,最終協議年底遷出。社區組織協會聯同受影響的居民在工廈天台舉行申訴會,要求政府,在房屋短缺時期,先安置工廈居民,再進行清拆。

從事通宵保安、月薪約9000元的徐先生,一家4口在該棟工廈天台租住共200呎空間的劏房,月租3200元,連同水電煤每月需花約4000元。由於長期病患的太太未能工作,徐先生成家庭經濟唯一支柱。

徐先生2002年開始輪候公屋,但輪候5年仍未能上樓,其後太太與女兒先後從內地來港後,公屋輪候由「單人隊」轉為「家庭隊」,但等7至8年仍未獲得分配。他形容:

政府說3年可上樓,我等了12年仍未行。

徐先生形容,兩名就讀中四及中五的女兒,每日每人只有50元作上學交通及午飯之用,並指,知道女兒為省錢婉拒同學相約外出,惟不忍女兒失去正常社交生活,故有時給予她們100至200元與同伴外出遊玩。至於夫婦二人,每日待女兒上學後,便會到附近圖書館、商場或快餐店,共享一個約21元的快餐,至下午5時回家煮飯。

將被迫遷的徐先生指,曾於同區找尋租盤,但唐樓約200呎的單位,月租至少7000至8000元,連同水電煤,每月索1萬元。徐稱一家人要求不高,但外面租盤租金比月薪還要高,完全負擔不起,「最壞打算要瞓天橋底!」

天台劏房戶徐先生被迫遷,一家無力承擔貴租,最壞打算要「瞓天橋」。(陳曉瑩攝)

現年68歲、在該棟工廈天台約100呎劏房居住了7、8年的廖先生,每月靠兼職小巴司機收入及生果金維持生計,月租2200元。

他本以為單身一人找屋會較家庭戶容易,但事實並非如此,他指,同區一個不足20呎的「棺材房」,月租亦索價3000元,難以負擔,希望可入住老人宿舍。他概嘆:

面對迫遷根本找不到容身之所,我們(劏房戶)不是要扮可憐,是真的好慘,好多時只能眼淚在心裏流。

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呂綺珊指出,同區非工廈劏房的租金亦坐地起價,乘機撈一筆,以搬到同區月租5000元、不足200呎的套房為例,上期索5000元,兩個月按金要1萬元,連同佣金、水電媒及交通等開支,新租戶入場費要20,300元,這對一眾受影響的工廈天台劏房戶而言,根本不能負擔得起。

社區組織協會及居民皆認為,政府長遠要增加公屋供應,並加快建屋速度,又要求政府立法監管租金,提供過渡性房屋,及提供補貼等中長期措施,以減輕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。